声汇八方

【李永球】节日与家庭凝聚力

一位朋友说,小时候她家过年很简单,家里没供奉祖先神主牌位,只有一尊观音佛母,准备了供品祭祀后,烧化纸钱就结束,然后吃个简单团圆饭,新年期间也没到亲戚家拜年,就这样简简单单,平平静静一直到年十五元宵节结束。农历新年对她来说,没什么特别之处,也没气氛。

长大后,她观察身边朋友的过年情况,才发现原来不一样。第一、别人家有祭祖,一般上由家人亲自烹煮多道菜肴,还有茶酒、水果、糕饼,还得摆上筷子汤匙及数碗白米饭,隆重地祭祀祖先,最后折了许多纸钱焚烧给祖先。第二、会给家里供奉的祖先及神明摆上供品,这些供品会供上数天,还得装饰剪纸春花,摆设美观。第三、年初九拜天公,她觉得这是非常盛大的节庆,而且极为热闹隆重,一般家庭都得数天准备工作,如做糕粿、装饰水果等一切供品,还得取出一年一度才见到天日的器物如供桌矮凳、香炉烛台、碗盘、桌围(桌裙、桌彩)等等,还有插上成串的乾果作出成“蜜饯”等等,还有数个月前先折好金纸等等,事前先准备及购买了香烛、甘蔗、五兽,还有三牲或五牲不等,即猪、鸡、鸭、鱼、蟹等物。待到年初九子时,一家大小依长幼之序,轮流跪拜上香,最后烧化纸钱。第四、欢度元宵节,会煮汤圆或“喷岳”(马来香蕉羹)祭祀神明祖先以及抛柑等等。

她觉得,这就是民俗的力量,靠著家人的参与节日而产生了“家庭凝聚力”。

另一个朋友也说,自从其父亲在数年前去世后,其兄弟就简单过年,祭祀也简化很多。她说父亲在时,过年的氛围浓郁,家庭凝聚力强,亲人亲切团聚,当今一切已失,她都不想回去了。

节日充满凝聚力,让家人团聚在一起。–照片:笔者提供

民俗具有多项功能,如凝聚家人并欢聚一堂,孝亲敬老与长幼有序,社区集体联谊,传承各类祭物民俗,传播爱国爱族意识。尤其最珍贵的是中华文明“人”的哲学。华夏文明最特别之处就是讲“好好做人”,如何从小学习文化知识,长大立业成家,爱护团结家人族人,热心帮助教育与福利及至贡献社会国家,这些都蕴藏在民俗仪式之中。

视察身边的亲友们中,发现嫌弃过节的现象愈加严重,人们宁愿过著个人喜欢的生活如旅游、运动、吃喝消遣、歌舞娱乐、玩手机等等私人享乐主义,这些活动即使花费许多金钱、用去许多时间,也不喊累、不心疼、不嫌麻烦。

反过来,人们不热衷于节日庆典,不想过节,甚至对传统民俗产生了反感或厌恶之心态,嫌麻烦又浪费金钱时间等。然而,对比其他民族如日本、韩国、印度、泰国、马来民族等,他们对于本身的传统习俗,如游境、服装、音乐、祭祀等等,依然坚持不懈,维护迄今。他们之如此坚持,离不开对于民族民俗文化的爱护之心,使它延续不断,让本身民族活得更有自信,延续绚丽的民俗,让全世界认识本身民族文化的璀璨一面。

李永球 Lee Eng Kew,霹雳太平人。 马来西亚文化民俗历史田野工作者、专栏作者、电视节目主持人、民间月琴弹唱人,经常发表学术论文,著有多本本土历史民俗研究书籍。

本文乃作者观点,不代表《八度空间华语新闻》立场。

Loading...
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