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普全球(S&P Global)发布最新报告指出,本地制造业持续表现疲软,而制造商为了提振乏力的业绩,自2023年6月以来首次降低售价!
根据标普全球,虽然这次的售价降幅不大,但却是史上第二大的降幅。
“这次的降价还算是适中(modest),是继2015年1月来最大的降幅,而1月份采购活动有所减少,持有库存也进一步下降了。”
标普全球指出,这一战略性的降价举措凸显了制造商试图刺激销售的努力,并致力在停滞的市场环境中重获动力,毕竟生产和新订单继续呈下降趋势,比之前的水平进一步放缓。
1月PMI仅微升至48.7
根据标普全球报告,我国最新的1月份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比较12月份的48.6,微升至48.7,但仍然低于50%临界值,反映制造业仍然处于疲软态势,而这也是我国连续8个月采购经理人指数处于放缓趋势。
PMI高于50%时,反映经济总体较上个月扩张;低于50%,则反映经济总体较上个月紧缩。
标普全球解释说,疲软的采购经理人指数主要归咎于海内外市场客户信心疲软、对新订单的需求减弱所致。
“随着出口订单连续第二个月下降,这是自2023年10月以来的最快降速,反映制造商正面临艰难的外部环境。”
而采购活动的下降速度更快,反映制造商采取了谨慎的做法,他们也在致力调整以抑制生产需求。其实,早在今年初,采购水平的下降速度就在加速,创下3个月来的最快降幅。
商业信心水平7个月来最低
与此同时,企业为了谨慎管理资源,无论是采购或成品库存都出现了下降,因素包括了交货延迟和原材料成本上升,加上港口拥堵和原材料短缺也都进一步加剧了这一情况,延长了供应商的交货时间。
报告也显示,1月份的商业信心水平是7个月来最疲软的。有关行业的就业水平也连续第4个月录得下降。
展望2025年,尽管国内制造业整体仍然面临重重挑战,但标普全球对我国制造业今年持谨慎乐观态度,并看好今年的制造业需求状况有望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