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score
国内

五一三墓园历史待解读    学者期盼敞开对话

学者认为,族群对话比毫无目的的留存墓园更重要。——照片:李健聪脸书

今天(13日)是五一三事件第55周年,雪州双溪毛糯的“五一三”墓园依然葬着114条消亡的生命,半世纪来埋着国人不可触碰的逆鳞。学者认为,维护遗址是修复历史创伤,弥合社会伤疤之举,惟也不该仅固守于保存,而忽略历史背后的意义,以及各群体有不同的历史解读。

马来西亚学术人员运动(GERAK)副主席莎莉法(Sharifah Munirah Alatas)接受网媒《自由今日大马》访问时指,保护该遗址是国家责任,亦是对受害者的共情之举。

她表示,倘若对遗址视而不见,那么就是不愿正视过往,甚至试图掩埋那一段历史,使其荡然无存。

“无论我们生存于骚乱年代或生于几十年后,我们身为公民有义务接纳过去,领略历史,并积极弥合伤痛。”

她强调,墓园对于抚平国家历史伤痛至关重要,国人须继续尊重并哀悼遇难者,政府更应该作为表率推进社会和解。

“五一三”墓园位于双溪毛糯医院后面的山坡,有 114 块墓碑,由政府立碑。其位置是在过去的双溪毛糯麻风病院的边界之外。

一般人都不知道该墓园,附近曾有开发计划,才引起人们关注,担心墓地遭破坏。近年,隆雪历史与文化资产之友协会等组织推动在该墓园举行公祭仪式,才使得广大民众了解该墓园。

国家叙述排挤幸存者观点

然而,五一三事件口述历史小组组员傅向红另有看法。她提醒有关当局,切勿毫无目的地固守于维护遗址,而是必须理解五一三事件的历史意义,并敞开历史对话。

“若当局不清楚究竟想要维护什么,就别展开维护工作。”

她认为,五一三事件的单一和片面历史叙事最为诟病,特别是国家叙述的版本,因为当中排除了幸存者与其他人的观点。

“墓园仅仅以石碑而立,惟对话远比留存更重要,关键在于我们如何解读这座墓园,以及我们期望创造怎样的未来。”

傅向红认为,马来西亚人必须正视种族政治的现实,因为政治力量试图将马来西亚人划分为特定的种族群体。

“我们必须认识到,族群身份只是我们的一部分,因为每个人都是人,必须将此视为高于一切。”

“五一三事件口述历史小组”成员覃心皓在上述种族冲突事件中,失去了5名家庭成员。她认为,国人必须谨记,无论什么种族或宗教,彼此都要相互怜悯和珍惜共同的信念。

“我们如此多元,这是一件美好的事。我们需更具包容、细心、同理心,从而珍惜我国社会的多样性。”

幸存者渴望讲述自己的故事

莎莉法引述“五一三事件口述历史小组”出版的书籍《在伤口上重生:五一三事件个人口述叙事》,里面记录了幸存者的经历。

她说,五一三事件幸存者都渴望讲述自己的故事,但许多人由于周遭环境的禁忌而保持沉默。

她说,幸存者的经历证明,种族骚乱是政治引发的,而不是源于根深蒂固的种族主义或以种族为中心的优越感。

她指出,幸存者的故事表明,“他们也试图互相拯救,因为他们看到了对方” 首先是人和马来西亚人。”

“在内心深处,大多数人认为骚乱是政治出了问题的结果。”

Loading...
即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