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似无害的软糖,可能暗藏致命风险!专家警告,由于软糖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一旦误入食道,可能完全堵塞呼吸道,带来严重窒息危险;而年幼的孩子吞咽能力尚未成熟,噎食风险更高。
社会普遍认为,硬糖更容易造成噎食,不过,儿科医生陈芃莒表示,硬糖就像一颗小玻璃珠,虽然有卡住喉咙的风险,但通常会留有空隙,孩童还能勉强呼吸,甚至尝试咳嗽把它咳出来,但软糖反而更加危险。
陈芃莒接受《八度空间华语新闻》采访时指出,软糖可塑性更强,更容易堵住呼吸道。
“像软糖这样的情况,他软嘛,所以他的形状是很容易改变的,所以很多时候他的形状,就是咀嚼之后和一开始入口是完全不一样的,由于他有很强的可塑性,他在吞进去的时候,如果进入到食道,或是不小心进入气管,他会顺着气管或者食道的形状而改变,造成一个很完整的堵塞。”
儿童吞咽能力不及成人
由于孩童的气管更加狭窄,因此一旦误吞食物,会更容易堵住气管,再加上孩童吞噬反射不够成熟,无法精准掌握吞咽动作,因此噎食的风险会比成年人来的高。
不止如此,年幼的孩子专注力较差,他们可能会因为好奇或贪玩,草草的吞下还没有嚼碎的食物,进一步增加意外发生的风险。
吃饭不专心也有风险
为了避免悲剧发生,家长应该培养孩童的安全意识,同时也要时刻关注孩子的情况。
“其实现在我们看到,很多父母在餐厅的时候,都会让孩子自己吃饭,然后自己在一旁刷手机,或是没有注意孩子自己在做什么。”
“我认为身为父母,我们应该学习把更多的注意力投射在孩子身上,而不是各做各的。”
家长必须掌握“救命技能”
如果孩子不幸噎住,家长应该立即判断情况,若孩子还能哭闹,说话或是咳嗽,说明气管还没有完全堵塞,需要立即协助孩子排出异物,若孩子已无法发声,脸色发白或发紫,就要立即就医。
“如果会一些急救的方式,当然就可以通过这个海姆立之法来让他把这些梗塞的东西给吐出来,若真的不行,那就尽快把他带到最近的诊所医院急救。”
“像这个10岁的小朋友,我相信是拖了很久的时间,才去到医院,才把东西拿出来,就造成长时间的缺氧,才会导致后续悲剧的发生”
他认为,家长为孩子准备食物时,应该注意大小、形状和质地,选择像香蕉,萝卜或黄瓜等,不容易误吞的食物。
食品包装无警示太危险
另外,在选购儿童食品时,也需要查看包装警示,并通过正规渠道购买。
他强调,政府和厂商应该加强监管,要求明确标注高风险食品的适用年龄,这样儿童能够吃的安心。
“如果产品缺少明确的警示标识,例如可能带来哪些风险或不适合三岁以下儿童食用,那是否意味着它不符合安全规范?这些产品究竟是如何流入市场,又是通过哪些渠道进入消费者手中的?这才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关键。一般来说,经过政府监管和审批的厂商,都会有一套严格的安全标准和规范需遵守。”
【记者】余楚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