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印度清真寺搜救任务迈入一星期,消拯局今日(30日)凌晨4时派出潜水员入涵井内寻人,但半小时后无功而返,消拯局总监拿督诺希山认为,通过潜水方法进行的救援风险太高。
“经过讨论,按照战术并根据两名今早进入(事故现场)的潜水员的反馈来看,我们总结出,通过潜水或物理方式寻找失踪者的风险实在太大。”
诺希山今早在布城出席消拯局常月集会后表示,已确认人员底下作业的风险因素,包括:地下水流湍急、救援队伍可操作的空间狭小,以及搜索区域内的充斥大量垃圾和坚硬的堵塞物。
“我们从昨日(29日)下午5时开始,一直尝试到今日凌晨1时,多次进入并尝试打破(堵塞物),但发现几乎不可能。那些坚硬的堵塞物就如砖头一样坚硬难破,即使我们用力拉也纹丝不动,我们出动8个人一起用绳子拉也没有效果。”
权衡搜救风险与可行性
诺希山表示,基于多日搜救毫无突破进展,消拯局将于今日下午在吉隆坡市政局(DBKL)大楼与参与搜救行动的各方召开会议,商议行动的方向,包括可能用于寻找失踪者的其他方法,以及持续关闭哪些道路。
当被问及救援队是否“无计可施”(mati kutu)来找到48岁印度籍失踪者时,他表示目前的搜救方法对救援人员的风险太高,这一点需要在风险与可能性之间权衡。
他进一步表示,在今天凌晨4时到案发现场视察搜救进展时说不出话,因为非常担心潜水员在狭窄区域内被迫匍匐前进寻人的安危。
“我们看到搜救人员进入的地方大约只有两英尺深(约0.61米),我们非常担心他们会被困住,水的‘活塞效应’(kesan piston)使他们进退两难,险象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