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拿督”股票投资诈骗案的受害者指出,他们会参与投资,并不是纯粹因为要赚钱,而是相信该名具有影响力的“拿督”,也相信其个人所承载的宗教形象。
62岁的罗斯是65位向大马国际人道主义组织(MHO)求助的受害者之一。罗斯表示,他是在社交媒体追踪有关“拿督”后,才开始投资在对方的房地产公司。
“我在2022年投资了大约3万令吉,以购买一个单位的股票。之后,于同年10月份,因为财务问题而决定取回投资。”
“股份转售信发出后,他们向我许诺了各种甜言蜜语。但到现在为止,无论是股息还是退回资本,我一分钱也还没有收到。”
罗斯今天在大马国际人道主义组织(MHO)总秘书拿督希山慕丁召开的记者会上,娓娓道来自身的遭遇。
曾是公务员的罗斯还表示,他会参与以上投资,是基于有关公司还委任了两名知名宗教人士担任伊斯兰教法顾问。
“说实话,我不是那种容易被常人所左右的人,我会投资也是因为他们利用宗教人士来欺骗我们。”
“他们经常告诉我们,他们所做的事情是基于互助精神,这让我非常感动,最终参与投资的原因。”
另一名受害者是53岁的依斯迈,他也是一名教师。他说,他是被鼓励他参与投资的”拿督“的人生经历所鼓舞,而决定投资。
“我已经在社交媒体追踪他(拿督)有很长的一段时间,他凤凰涅槃,从穷困潦倒到成为百万富翁的经历都鼓舞着我。”
“因此,我和已故的妻子在2022年6月投资了12万令吉,他们向我们承诺每年20%的股息。”
无论如何,在参与投资数个月后,依斯迈开始觉得不妥,因为这家公司没有召开过年度股东大会。
“事实上,他们并没有履行承诺,即没有向投资人支付所承诺的2023年5%和去年7%的Hibah(相等于股息)。”
“当被问及为何至今未召开股东大会时,对方给出了包括与审计问题相关的问题。”
另外一名54岁的私人界退休人士依比,他是在公司未能兑现所承诺的股息后深感被骗,促使他决定撤出,想要拿回于2022年8月所投资的6万令吉。
“经过两年的投资,根据相关个人社交媒体上的一些负面评论,我开始怀疑投资中存在欺诈成分。”
“虽然一些负面评论被删除,但仍有评论声称该公司的投资项目根本就是一个骗局。”
依比指出,他是在2023年10月份决定暂停投资,可是至今仍然未有收到退款。
“事实上,涉事公司的代理通知我说,要求我寻找另一位投资者,才让我取回我的投资本金。”
“在我投资该公司的两年里,我只收到过1250令吉的Hibah(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