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最佳的上市时机存不存在?
Baker Tilly大马会计事务所审计首席合伙人拿督骆炳权接受《财经十四行》访问时,分享了他多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并结合疫情期间的成功案例,深入剖析IPO背后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他回忆道,新冠疫情爆发后,我国在2020年实施了行动管制令,许多企业选择推迟或取消上市计划。然而,令人意外的是,Baker Tilly团队在这一年却成功完成了最多的IPO项目。从2020年至今,他们已经成功完成了26个上市案例,今年至今更已实现了9个上市案例的佳绩。
骆炳权透露,该公司协助本地会计软体公司AutoCount展开上市计划,有关公司是在2021年启动IPO程序,之后在2023年成功挂牌马股。
他表示,AutoCount在上市的时候是刚好整个市场走出疫情的时候,所以该公司当时候的举措算是非常勇敢的。
“AutoCount的案例也说明了把握上市时机的重要性。许多企业家常常纠结于最佳的上市时机,最终反倒错失了良机。”
全面尽职调查奠定坚实基础
在企业筹备上市的过程中,首次公开募股计划(IPO)的定价、市场时机与尽职调查等因素,往往决定了一家企业能否成功实现上市。
骆炳权表示,在IPO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环便是对上市企业进行全面且细致的尽职调查(due diligence)。
他进一步解释,尽职调查涵盖多个方面,包括投行、审计师、律师和市场研究员等专业团队的协作,以确保企业信息的准确与合规性。
“例如法律方面的尽职调查,就需核实公司是否持有必要的许可证,以及是否符合相关法规要求,譬如建筑入伙纸等证件。”
骆炳权补充说,彻底的尽职调查不仅为企业成功上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可以确保公司在招股说明书中披露的所有信息准确无误、符合法律要求,更为关键的是它能够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证监会预审咨询包提高效率
此外,企业在正式提交上市申请之前,也必须先向大马证券监督委员会(SC) 提交一份类似草拟招股书,或称为“预审咨询包”(Pre-admission Consultation Pack)的文件。
骆炳权解释,自2022年起,企业就已经需要在提交上市申请以前,预先提呈“预审咨询包”文件,这么做是为了让监管单位可以提早发现潜在问题,最终确保后续上市流程顺畅,省时又省钱。
监管单位特别关注财务与风险问题
在IPO过程中,监管单位通常关注申请上市企业两方面的问题,一是财务问题,二是与业务相关的问题。
骆炳权表示,根据行业的不同,具体问题会有所差异,但一般来说,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涵盖企业的财务状况、可持续性、风险管理以及合规性。
此外,监管机构也会想知道企业计划如何使用上市所筹集的资金,以及企业的未来发展前景等。”
在企业进行IPO的过程中,首发股的定价同样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一般而言,公司会通过市场询价方式(book building),来评估投资者对股票的兴趣,从而决定发行股份数量和股价。
骆炳权解释道:“供需关系是决定公司最终发行价格的关键。如果市场需求旺盛,发行价格可能会相应提高;反之,如果市场询价后发现需求不足,可能就需要适当调整发行价格,以吸引更多投资者。”
除了通过市场询价方式来确定股价外,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未来增长潜力同样是定价的重要参考依据。
企业需预留股价上涨空间
无论如何,骆炳权也表示,行业的基准市盈率(PE))也是评估首发股发行价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
企业一般上都希望自己的上市计划能够受到市场的热烈追捧,并获得券商给予高估值,但骆炳权建议企业应保持合理的定价,为股价预留上涨空间,因为过于激进的定价可能会吓退投资者,削弱投资者的兴趣,最终导致后续融资变得困难。
他进一步解释说,合理的定价与强劲的基本面将确保公司在未来的融资过程中更加具有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