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路历史始于19世纪末的英属马来亚时期,而当时兴建铁路的主要原因是为了满足锡矿开发的运输需求,之后才慢慢发展起客运专线。
拉曼大学李光前工程与科学学院副教授蔡建发受访时指出,我国第一条铁路是在1885年建成通车,主要为了连接太平和砵威港口,也就是现在的瓜拉十八丁,而那里也是我国最早修建铁路系统的小镇,以为了加快将太平出产的锡米运到港口。
“可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所有的铁路系统都被毁坏,一直到1950年代,被破坏的铁路才逐渐恢复。”
国内铁路的主要运营商是马来亚铁道公司 (KTMB),提供的服务包括客运和货运,而国内的铁路线主要遍布在西马地区的巴生谷地区,东马仅有沙巴有一小段的铁路覆盖。
至于客运服务方面,除了马来亚铁道公司旗下的电动火车,国内其他公交系统服务的营运商则包括负责运营轻快铁、捷运和单轨列车的国家基建公司(Prasarana),以及营运国际机场快铁(ERL)的杨忠礼机构。
铁路按国际标准建造 过度依赖国外技术
另一方面,SMH铁路策略及商业发展董事希万仁贾萨米受访时则透露,我国铁路系统其实并不落后,甚至可以媲美外国的铁路系统,这是因为我国的铁路机车和系统都是进口自外国的知名品牌铁路服务供应商。
“我们(SMH铁路)在铁路行业发展其实已经有30年的经验。基本上,马来西亚是少数几个拥有先进无人驾驶列车的国家之一,在巴生河流域地区,也有非常好的轻轨和捷运系统。”
蔡建发补充说,国内铁路系统都是根据国际标准建造,当中的原因是我国铁路发展较迟,且没有自身的标准,所以只能根据其他国家的标准来打造,所以,目前面对的难题是要如何将这些国外技术转移到国内,毕竟没掌握好铁路系统技术,一旦列车出现状况就只能依赖外国的技术支援。
推动本土化发展 致力统一铁路标准
为了推动国家铁路领域发展,交通部在今年2月以担保有限公司(CLBG)的形式,成立了大马铁路发展公司(MRDC),从2024年1月到2026年12月,成为铁路行业发展的领导机构,主要专注于整体铁路生态系统的发展,包括人才培训、技术本土化、减少从外部进口零部件等,同时协调各个铁路运营商和其他领域的研究和技术机构,提升铁路行业的标准和统一培训。
大马铁路发展公司首席执行员哈斯里哈仑在访谈中提到,现阶段最大的挑战就是要确保本地业者已经做好准备生产或提供铁路运营维护和维修的服务。
“至于标准化培训计划将有利于包括马来亚铁道公司、国家基建公司和马来西亚铁路衔接公司等业者,以培养本地人才。我们也促进大学和业界之间的研发领域,确保本地铁路发展可以赶上国际技术,因为我们不想被抛在后头,希望与全球铁路业者处于同一水平。”
哈斯里哈仑也表示,我国接下来也会持续扩大铁路网络,目标是在2035年增加百分之32的轨道长度,其中还包括泛婆罗州铁路。